近年来联华线上,逊克县新鄂乡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,携手各族群众共绘乡村新颜,绘就出一幅“民族团结+”的绚丽画卷,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民族团结的土壤中生根发芽。
“党建引领+民族团结”树立移风易俗“新导向”。全乡辖5个行政村,其中鄂伦春族村1个,蒙古族村2个,新鄂乡坚持以党风带动民风、民风促进党风,将移风易俗作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、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。通过“党委引领+民族特色+党员示范”,构建“党委统揽全局、党员干部先行、各族群众参与”的工作格局,确保移风易俗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交流互鉴相得益彰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,创新党建活动载体,开展“移风易俗树新风 民族团结一家亲”“民族融合迎中秋 移风易俗倡新风”等主题党日活动20余次,广泛动员党员干部、文化人才等力量加入乡风文明治理中,在破除陈规陋习、倡导文明新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“一约四会+民族团结” 培育移风易俗“新风尚”。全乡辖区内行政村“一约四会”建设覆盖率达到100%,不断完善以村“两委”成员、村民代表为主要成员的“一约四会”自治组织,推进自治、德治、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,鼓励各民族代表积极参与,共同商讨倡导现代文明的村规民俗,自觉遏制了婚丧喜宴大操大办歪风,铺张浪费,高价彩礼,各民族在喜结连理上减轻负担,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,夯实了民族团结之基。评选表彰“最美家庭”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”“美丽庭院”等领跑示范户,2023年评选星级文明户(美丽庭院)5户、2024年,评选“最美家庭”5户,推选全县“最美家庭”1户、“家庭工作先进个人”1名,各族群众在移风易俗中展现新气象。通过举办鄂伦春“古伦木沓”节、共庆传统佳节等活动,激活农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自主性,调整原有广场千人宴的聚餐方式为将菜品酒水分发到组、群众在家聚餐、晚上统一集中观看文艺演出,并筹措资金为群众发放节日福利,既满足了群众对民族节日的美好期待,又让移风易俗成为各族群众共同遵守的新风尚,实现乡村文化繁荣兴盛,提升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,民族团结之花在新鄂乡处处绽放。
“阵地融合+民族团结” 激发移风易俗“新活力”。将移风易俗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有机结合,统筹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(所)、龙江民居、美丽乡村等阵地载体,增设民族团结宣传标语、宣传展板15处,精心打造新鄂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点,营造全乡上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、共促社会稳定的良好风尚。依托文化活动中心、手工艺品合作社、非遗传承博物馆等场所,适时举办鄂伦春非遗文化传承培训班、“我们的节日”、“魅力新鄂 焕然一新”文创大赛、体育竞赛等多元活动,新设乒乓球、台球案等休闲设施,开设“红石榴籽阅读专区”,藏有民族文化、红色党建、文化科普等各类书籍共700余册,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构建起各族群众交流互动的新平台。
新鄂乡庆祝下山定居70周年篝火晚会(逊克县委宣传部供图)
“实践赋能+民族团结” 绘就移风易俗“新画卷”。广泛动员包括少数民族志愿者在内的各类服务队伍,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,政策法规宣讲、家风家教巡讲、“送福送春联”、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、“学雷锋”志愿服务、传递“心”温暖 圆梦“微心愿”等活动30余次。组织全乡6名鄂伦春族非遗传承人外出学习培训16次,开展民族服饰制作、鄂伦春手工技艺传承培训16次,培训覆盖600余人次。成立新鄂乡巾帼志愿服务队非遗传承小分队,吸纳乡村干部、非遗传承人、青年爱好者等28人开展“非遗进校园·传承有新声”“探寻民族文化·担当传承使命”等主题活动10次,弘扬非遗文化,培育乡风文明。有效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通过实践增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积极构建彰显时代文明新风的新农村,共同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和谐乐章。(来源:逊克县委宣传部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线上白银配资_专业配资开户_国内配资官网观点